锦江建设“成都文化之心” 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来源:锦江区图书馆作者:浏览量:

6月28日,“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锦江区分校”、“锦江区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授牌暨开学仪式在红星路步行街广场举行,与此同时,该区16个街道的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街道辅导站也授牌成立并开学。由此,锦江区在我市各区(市)县中率先实现了市民艺术培训辅导站点全覆盖。学校办到家门口,而且学习全免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受到了众多市民的欢迎,现场报名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仅仅是锦江区积极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一个缩影。随着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深入开展,锦江区以“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的成都‘文化之心’”为目标,在全力抓文化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动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配套,打造“15分钟文化圈”,以“硬手段”提升文化“软实力”,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锦江文化试验”。 文化阵地筑基础 “15分钟文化圈”全覆盖 “红星路35号创意产业园”、“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蓝顶艺术中心”……走进锦江区,不时看到这样的文化艺术中心,从城里到城外,满溢着一个城市对文化的追求和自信。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锦江区委书记周思源说,锦江区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始终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以构建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通过“文化便民”实现文化惠民,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 在繁华的盐市口商业圈内,一座簇新的文化与图书中心大楼赫然矗立在成都现代商业标志性建筑仁恒置地广场一侧,这是锦江区投资6000万新建的锦江文化中心。“新馆将实现无线网络信号的全覆盖,市民只要带上有WiFi上网功能的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就可以免费上网。在二楼和三楼的书刊借阅区域,我们还专门设有休闲影音欣赏区和影视欣赏室,市民可以打开DVD一体机,聆听美妙音乐,观看震撼电影。” 新馆建设,挥舞了“龙头”,坚持不懈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则向着整个锦江区纵深不断推进。据介绍,去年以来,该区又陆续建成100个以“院落书屋”和“长者空间”为重点的院落(小区)自治平台,实现服务覆盖300个院落(小区),并力争三年内实现“院落书屋”服务全覆盖——通过打造“两馆一中心一室—屋”,锦江区形成了以区、街道、社区、院落为主体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立起覆盖率达100%的“15分钟文化圈”。 文化活动建品牌 满足群众多层面精神文化需求 有了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就有了自己的舞台。 依托“两馆一中心一室—屋”建设, 锦江区积极整合全区文化资源,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千家万户。现在,“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欢笑”已成为锦江区每个社区居民生活的显著特点和真实写照。 截至今年,锦江区每年举办、承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00余场,参与人员1万多人次,受众面达45万余人次。众多群众文化活动中,“社区文化节”、“春熙放歌”、“锦江之夜”并列成为锦江区三大品牌群众文化活动。从普通大合唱到高档次的钢琴音乐会,以及在许燎源博物馆、蓝顶艺术中心举办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兼而有之,满足了居民多元的文化需求,深受群众的广泛欢迎。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配套,丰富多彩的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投入。据悉,2007年锦江区在文化方面的投入仅1000万元,而去年,仅财政投入就达到5000多万元,短短4年,翻了好几倍。如今,锦江区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与财政收入增长基本一致。 社会组织引活水 文化与社会建设比翼齐飞 除了政府出面“操盘”,数量众多的文化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也为锦江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6月28日晚,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为主题的“锦江之夜”交响音乐演奏会再度奏响蓉城夜空。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锦江之夜”不再由专业机构独揽,而是首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给了社会公益组织操办。 “在锦江区,社区文化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蓬勃发展。很多活动都交由专业的社会组织来筹办,不但质量更高,相比直接操办,政府购买服务成本更低。”锦江文广新局局长陆江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借力社会组织向辖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服务,比政府直接操办更专业,也更节约成本。 目前,该区已有以“爱有戏”、大爱武术文化传播中心、交子社区文体协会、莲新社区心莲艺术团为代表的文化类社会组织120余个,各类群众文化艺术队伍170余支,对于活跃全区群众文化活动起到了有益的补充作用。

尊敬的用户:      有什么可以帮您的!!!